第七章 石炭 一

亦文重生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葡萄柚小说www.loctitl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阳城县的地下,广泛地蕴藏着一种黑色的石块,在最早的年代,人们其实并不知道这种黑乎奇怪的石头有什么用,直到不知什么时候,也不知是什么人,在无意间发现,这种石头竟然可以燃烧,石炭的用途才开始慢慢为人所知晓。
  阳城县,因为其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,地下的石炭资源极其丰富,当地百姓大多知道石炭的用途,往往用来生火,他们可以发现一些露天的石炭,直接挖来取用,对于较深的石炭,他们也懂得一些简单的开采方法,能够将位于地下几丈深的石炭发掘出来,这些开采方法非常原始,而且几无任何防护措施,常常造成一些人员伤亡,因此,当地开采深层石炭的人并不多,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。
  另外,石炭的需求也不是那么旺盛,阳城当地,穷苦人居多,填饱肚子才是最大的需求,大家整天忙于生计,把一年中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田间地头,哪有多少时间呆在家中,需要生火取暖,又哪有那么多的谷米菜肴,需要生火烹饪,至于城中、城西一带,虽然有些富庶人家有石炭的需求,一些铁匠也会用石炭冶铁,但毕竟数量不多,构不成对石炭的大量需求,因此,石炭的市场十分狭小,价格也非常低廉,有时甚至不够开采的本钱。
  此外,阳城乡民的心中,以农耕为第一要务,家中青壮劳力,绝大多数都要忙于耕种,为家里增收,如果有人要去做石炭的买卖,常常是要受到爹娘祖辈训斥的,大多数乡民认为这就是不务正业。
  正是出于以上这些原因,石炭在阳城,几乎没有什么地位,少数几个发掘石炭、经营石炭的,也是零零散散,干干停停,各自为政,不成气候,因此这么多年以来,阳城的石炭,就这样一直默默地存在着,不为人所重视,毫无用武之地。
 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,改变了这种状态,这个人,就是钟三。
  钟三起先也未注意石炭,他只是知道有石炭这个东西,爹娘有时候会带些石炭回家生火,这些石炭,有的是在路边捡的,有的是爹娘在一些地方挖的,从未花钱买过,即便是钟三自己,也能在家里周围地上,看到散落的石炭,他知道这个能生火,就把他们捡回来,总之这东西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。
  直到钟三长到十四五岁那年,有一次和阿兰在一起闲聊的时候,阿兰说起一件事,引起了钟三的注意,阿兰对钟三说,家里有个娘舅,在中原府一位官老爷家里做仆人,因两座城隔得远,所以过去走动得少,但这几年不知为何,倒是接连来过几次她家,专门看自己的娘,也就是娘舅他的亲妹子,有一次来的时候,闲谈之际,说起了中原府的生活,尽管中原府离阳城县只有二百里地,但对一般普通百姓家来说,已是一段非常遥远的路程了,平时没事,并不会特意来往,更别说城东这些穷困人家,吃饭都是难题,便更无余力再去省城,因此娘舅讲的中原府的事,全家都听得津津有味。
  娘舅说,中原府是赵地省城,人口众多,达三十万之巨,赵地的布政使司和中原府的知府衙门均设于此地,另外还有朝廷设置的中原卫指挥使司,因此大大小小的官宦和兵士数量十分众多,加上其家眷仆从等,一共约有三万多人,构成了省城相当大的人口比重。
  这些官员、兵士,除了政务和军务,并不参与任何耕种生产,包括其家属仆从,亦大部分如此,加上省城中还有不少只读书、不做活的童生秀才,因此,中原府的实际生产人口并不多,这就造成当地的经济负担十分沉重。
  从粮米供应来说,中原府的耕种人口只有二十多万人,而供养的官兵士绅人口就有近四万人,加上还有其他百姓中的老人婴孩,供养比因此严重失衡,本地收获的粮米根本不够吃,只能从周边县乡购买粮米,为此,每年中原府都要花费不少银钱,以确保供应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